News新聞中心

大宸設計沙龍 | 東方人居思想與本土化設計創新
2023-03-10

3月7日,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、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、注冊城市規劃師、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趙紅紅先生受邀作客大宸設計沙龍。趙紅紅教授以“東方人居思想與本土化設計創新”為主題,以“中國城市化進程與問題”、“高品質城市與創意文化”、“東方傳統人居環境思想”、“本土化設計創新與路徑”為提綱,講述如何營造高品質的城鄉空間環境。

中國城市化進程與問題——文化缺失

趙紅紅教授首先從“中國城市化進程與問題”講起,趙教授提出,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城市化進程速度快、規模大,我們在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成果的同時,面臨能源短缺、環境污染、生態破壞、鄉村荒蕪、傳統文化缺失等一系列問題。發達國家在100多年里出現的各種環境問題,在我國集中爆發。城市弊端體現在無序蔓延、空氣質量惡化、水資源供應短缺、資源能源利用率低、交通擁堵和基礎設施落后。

受經濟全球化影響,東西方思想的碰撞,由于觀念、技術上的差距、自信心的缺乏,在重大建筑、城市規劃設計、景觀規劃設計項目競賽招標上外國建筑師一度獨領風騷?,F代主義設計思想以模式化的語言、產業化的速度,影響著全世界,改變了世界建筑的基本形式和城市的面貌,形成了國際化的風格和標準?!扒С且幻妗?、“萬樓一貌” 在全國各地出現。城市缺乏地方特色和城市風貌,出現眾多無差異設計,同質化現象。同時,由于城市的快速發展,業主的眼光短淺,設計思維的貧乏,抄襲、模仿的建筑比比皆是,出現大量奇奇怪怪的建筑。

趙紅紅教授認為,隨著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,城市規劃從增量轉為存量,從追求數量轉為追求質量,為了支撐中國未來實現現代化的總體進程,從現在起到2035年,中國城市化率將從現在的64%提高到70%—75%左右。每年平均增加約1%左右的城市化率(即每年約1000-1200萬人口從鄉村轉移到城市),將有1-1.5億人從農村進入城鎮。目前全國有400億平方米建筑,到2049年還要建設300億平方米。我們還要再建一個中國!

高品質城市與創意文化——創新驅動

針對如何高品質城市與創意文化,趙紅紅教授認為,人類經歷了原始文明、農業文明、工業文明,正在邁入生態文明時代。城市以占全球2%的表面積容納了全球約50%的人口,創造了全球80%以上的GDP的同時,占用了全球85%的資源與能源消耗總量。人類向往高品質的城市空間環境,懷揣美好城鄉生活的理想。趙教授以新加坡高品質城市化為例,說明城市品牌化建設,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。新加坡經過30多年的園林綠化和花園城市建設,已經實現了“熱帶最佳園林城市” 的目標。新加坡通過花園城市建設,改善城市生態環境,從而吸引高科技產業和金融業在新加坡落戶的成功經驗,已經成為各國城市學習的典范。

文化是建設高品質城市空間的核心,趙教授認為,文化是根植于內心的修養,無需提醒的自覺,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,為別人著想的善良。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靈魂,是城市的內核、實力和形象;城市是文化的凝結和積淀,是文化的容器、載體和舞臺。從“功能城市”上升到“文化城市”,“文化城市”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理念的最高境界。從“物質家園”上升到“精神家園”,“文化城市”已經成為城市價值追求的基本趨勢。

城市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出保存城市記憶、體現城市特色、提升城市品質、展示城市風貌、塑造城市精神、支撐城市發展的巨大作用,已經成為一些城市的核心競爭力。高品質的城市空間環境體現在高密度、高效率、高品質、高情感,即城市空間形態高品質體驗,充滿活力的都市街道生活,高效便利的都市生活設施,別具一格的都市交往空間,悠閑自得的都市慢行空間,格調高雅的都市藝術環境。

東方傳統人居環境思想——天人合一

趙教授認為,東方傳統人居環境思想崇尚自然、天人和一的環境觀,即中國古代風水學說中順應山水、因地制宜的原則。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明之一,同時也是古代世界單一民族文化延續時間最長的古代文明,主要研究人與人、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,儒家講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,道家主張天地人共生,歸根到底是天人合一的思想。

東方傳統中,君臣父子、長幼尊卑的社會秩序,構建了中國古代城市模式?!吨芏Y.考工記》:“匠人營國,方九里,旁三門。國中九經九緯,經涂九軌,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,市朝一夫?!敝袊俗非笮奚眇B性、內斂含蓄的精神境界,儒家“五?!薄柿x禮智信作為中華文明核心價值觀,貫穿于東方傳統人居環境思想。

中國木結構建筑體系在世界獨樹一幟。宮廷建筑曲折的屋頂、層疊的斗拱、絢爛的琉璃瓦、巍峨的柱廊、華美的彩畫顯示了工藝的精湛。在東方傳統人居環境思想影響下,國人因地制宜,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傳統民居,如吊腳樓、碉樓、窯洞、四合院;也創造出巧于因借、步移景異的古典園林。小巧精致、曲徑通幽的園林,通過小橋流水、假山奇石、四季花木營造出詩情畫意的居住環境。

本土化設計創新與路徑——文化自信

本土化設計潮流是指一種利用建筑物所在的地理文脈信息,反對現代建筑中出現的沒有歸屬性和無位置感的理論態度。趙教授列舉了倫佐·皮亞諾、查爾斯·柯利亞、隈研吾、吳良鏞、貝聿銘、王澍等著名建筑師在本土化設計創新上的貢獻和作品。

地域化建筑形式創造由傳統文化而來,傳統更體現了一種文化傳承的關系,涉及到后代對祖先文化的吸收和繼承問題,是地域化過程所必須具備的一種文化資源,但這種資源并非固定不變的,是有選擇性的,隨時代的變遷不斷傳承創新,發揮其民族凝聚的作用。趙教授認為中國傳統風格建筑設計經歷模仿、提煉、創新三個層次,達到酷似、形似、神似。本土化設計應去符號化,并與現代美學與工藝結合。

趙教授認為,地域化建筑設計的四個基本特征分別為:回應當地的地形、地貌和氣候等自然條件;運用當地的地方性材料、能源和建造技術;吸收包括當地建筑形式在內的建筑文化成就;有其他地域沒有的特異性并具明顯的經濟性??傊?,好房子的三個要素:生態、文化、創新,即回應生態、傳承文化、設計創新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,中國的建筑必將走向世界,趙教授如此說。

返回 上一條招賢納士 | 大宸設計參加南方高層次人才專場招聘會 下一條大宸設計沙龍:建筑裝配式與智能化制造的探索與實施
返回頂部
国产情侣系列在线视频|亚洲 国产 韩国 欧美 在线|亚洲国产AV二区精品|亚洲国产精品狼友在线观看